〈大興土木〉千年運河也能找到新生命

漢朝之後,中國再次成為一個「大一統」帝國,已經是隋朝的事了。隋朝雖然國祚短暫,卻以舉國之力興建出「大運河」,使中國可以更順暢的南來北往,將南部的物資運往北部,形成政治和經濟的南北分工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元朝因定都大都(即北京),運用既有河道,部分截彎取直、部分新闢,整建「京杭大運河」,更是沿用至今,成為當代南水北送的水利設施基礎。

大運河的千年歷史,當然不可能一直維持完好;實際上,每個朝代都必須為了維持其貫通,進行疏濬、改建工程。這樣的工程,早已超越技術的突破,而是展現國家的政治權力和經濟實力的變遷。雖然今日看見的運河及周遭設施,大多已不是隋朝、元朝或明清時代的遺跡,但仍有幾處倉庫、水閘的考古遺址可供見證。

運河沿線的城鎮,自然也都發展成各地區的商業中心;尤其是從鎮江到杭州的「江南運河」沿線,更演變出物產豐饒、商貿發達的水鄉文化,沿途的街區、拱橋、水閘,都是呈現河道與城市的密不可分的風景,和河道本身一起被納入文化資產的保存範圍。

舉例來說,北京的什剎海,在元朝時曾為大運河在元大都的終點,緊鄰皇城,是當時商人聚集之地;只是後來河道淤積,進入現代之後被加蓋作為排水溝,大運河不再能通到城內,卻也成為北京市中心最閒適的區域。無錫的清名橋街區,則被認為是大運河沿線城市中,橫跨各朝代的商業街區典範,現在被打造成古城區,讓遊客能漫步其中,感受大運河的歷史魅力。

〈大興土木〉默默無名的一磚一石

〈大興土木〉要有水,就有了水

延伸閱讀

京杭大運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的目的(節錄) | 滿有意思的剖析大運河歷史脈絡的專文節錄,有興趣的話可以進一步去買書來看。

200秒看懂京杭大運河的殘酷真相 | 中國歷史YouTuber製作的介紹大運河歷史的影片。

大運河:漫步什剎海 追尋大運河總設計師郭守敬的足迹 | 央視國際製作的節目,介紹什剎海和大運河的關聯。

發表留言